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大综合同步检测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人民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8.D 【解析】从时间1902~1906年可排除A,因为1905年清朝宣布废科举。B错在“普及”二字。C项干扰性很强,其实关键字句在“师范馆”。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之始,而学生中的旧的称号则表明了我国当时的教育制度新旧转型的特征。
    9.B【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革命理论,应该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
    10.D 【解析】“双百方针”的基本含义是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的为人民服务。A、B、C三项显然不符合这一精神。
    11.B【解析】 解答这题需要首先判断出该哲学家,再去选择他的思想。根据题目信息应该可以判断该思想家是柏拉图,他曾经著有《理想国》,与题干的“乌托邦”吻合。再联系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的历史纵横中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简单介绍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2.A 【解析】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开创者,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领袖,排除含②和⑤的选项。
    13.A【解析】 C、D两项和材料不能构成逻辑上的因果关系,B项是错误的,科学革命带给人类的是理性思考,故选A。
    1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从引文中“能量的变化”和“打破了经典物理学”这两大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该理论应该是量子论,联系教材中量子论产生的背景应不难判断。
    15.B 【解析】引文提到的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指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和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16.B【解析】 此题融历史、地理、物理学知识与研究性学习于一体。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要求较高,第一层信息月亮受地球引力影响绕着地球转,第二层信息月亮运行同时还受其它星体引力的影响,科学家们正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和计算才发现了海王星的,故选B。此题用排除法也比较容易选出B。
    1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历史结论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从材料中伽利略和牛顿的活动来看,他们主要是在揭示力的大小和比例关系,是属于数学的范畴,也就是以数学形式来表达力。正确答案是C。
    18.D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回忆教材内容即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1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属现实主义作品,排除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19世纪英国雪莱的浪漫主义诗剧;《约翰•克利斯朵夫》是20世纪早期法国罗曼•罗兰的现实主义小说,排除C;《等待戈多》是20世纪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非歌剧(歌剧属音乐),排除B。正确答案是D。
    20.D 【解析】 雪莱是浪漫主义诗人,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家,排除ABC三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是反映了资本主义危机下人们的困惑和苦闷。而毕加索的绘画主要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离奇手法,属于现代派画家。
    21.C【解析】1872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他曾在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
    22.B【解析】注意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
    23.A 【解析】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因此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不可能有其故居。
    24.D【解析】此题考察外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25.A【解析】 ②是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④是19世纪末印象派绘画,故不符合题意。
    26.参考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4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任答三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题目本身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但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正确理解。
    27.【参考答案】(13分)
    (1)D (2分)
    (2)①图1,画种:文人画(或答写意画);(1分)特征: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1分)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分)
    ②图2,画种:人物画;(1分)特征:图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宗教题材,直接取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画中人物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表现和歌颂人性之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具有反封建神学的进步意义。(2分,每点1分,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①流派:浪漫主义。(1分)
    ②历史背景:人们对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或答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1分)寻找新的精神寄托。(1分)
    (4)认识:一定时代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文化来源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任意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如有其它言之有理答案,皆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总分不能超过2分。)
    28.【答案】
    (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本题以科技为切入点,大跨度,小切口,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一问,结合材料分析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唐宋科技成就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的记忆;第二问,对材料的 归纳,抓住解题的关键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第三问,从材料归纳国防尖端技术的作用,文革前的尖端技术突破,要仔细审题。第四问,对材料的归纳要依据材料,第五问是开放性题目,这样的题目要结合前面的问题进行建议,没有固定答案,但一定要围绕发展科技提建议。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9.(14分)
    (1)前者描绘的是封建帝王,夸大了帝王的形象,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后者蕴含着文艺复兴时期反宗教神学的人文主义思想。(2分)
    (2)方法:观察、实验。(2分)
    (3)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分)。举例: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进行。(2分,各举一例)
    (4)本质:理想化的王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并没有真正消除社会的不平等。(2分)能够。(1分)理由:这是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2分1
    (5)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2分)
    【解析】本题以科技和文学艺术为主要的考察内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文化,一定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结答此题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分析作答。
    30.答案要点:
    (1)变化:由积极吸收到极力排斥。(2分)影响: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2分)
    (2)条件: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2分)愿望与实践:主张民主共和,进行辛亥革命;提倡民主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4分)
    (3)现象:人类文明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2分)原因: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化的加速;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任答2项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第(1)问,实际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第(2)问考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注意简要概括即可,不要展开;地(3)问以奥运会为切入点,考查当代人类文明的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