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高二历史试题(3)【新人教】 必修3 一、选择题:(20×3分=60分) 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4.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5.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6.“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有人说:“新文化运动足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主要足指新文化运动( ) A.主张民主科学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9.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10.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 A.《大总统令禁烟文》 B.《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C.《慎重农事令》 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 12.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13.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14.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15.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1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这次讨论( )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7.“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18.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