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高考资源网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18.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专制统治已经陷入了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发生了严重动摇 19.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 A.反对暴力革命 B.主张自由和理性 C.反对财产平等 D.主张实行法治 2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他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抨击了封建制度 D.否定宗教作用 21.“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高考资源网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22.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3、(2010•福建漳州南靖联考•25)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C.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D.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2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共同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5.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中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高考资源网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同为启蒙思想,而后者却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 A.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武器 D.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第Ⅱ卷 (共50分) 二、材料问答题:(5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高考资源网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结合毛泽东前后不同的讲话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正确性和后来在执行中遭遇挫折的原因。(10分 27.以下是《百年接力留学潮》的部分章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高考资源网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3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高考资源网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升空十多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