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兖州高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五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⑴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2分)
    ⑵根据材料二,为什么《孔子改制考》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2分)
    ⑶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4分)
    ⑷结合上述五则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语言要精练,4分)
    28.(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⑴材料一中导致普罗塔戈拉对神持怀疑态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⑵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3分)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⑶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4分)
    29.(13分)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等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 期中 国世 界
    10—15世纪(宋元到明初)印刷、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明中期)《本草纲目》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7世纪(明后期到清初)《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中(清)蒸汽机、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⑴据材料一、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6分)
    材料三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
    ⑵雨果29岁时英国科学家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是什么?(1分)列举这项重大发现“生气勃勃地发展为奇妙有用的东西”两例(名称和发明者)。(2分)
    ⑶当时中国成了“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中西方科技上的差异最终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2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CDBACBDDCBD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BCBDACBCDBA
    二、非选择题
    26.⑴认识: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⑵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⑶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⑷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挥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⑸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27.⑴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三民主义
    ⑵宣传维新变法理论,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⑶共同点: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
    不同点: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⑷①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②康梁维新派和孙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③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先进文化、④中国人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28.⑴社会根源: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⑵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思想因素: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复苏。
    ⑶主要思想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
    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条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29.⑴发展趋势差异: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领域差异:中国主要是在技术应用领域、西方领域广泛,涵盖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领域。方法差异:中国主要采用经验积累的方法;西方注重理论研究和观察实验等方法。
    ⑵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一电动机、爱迪生一电灯、贝尔一电话、马可尼一电报等。
    ⑶根源: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列强逐步使落后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开始艰难地向工业文明转型。(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