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是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前来参赛 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这主要说明了 A.电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D.电视引领了文明的发展趋势 21.2006年8月,在捷克首都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通过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终于 “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被列为“矮行星”。当初冥王星的发现是依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断 B.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C.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空间属性的揭示 D.牛顿理论的推测 22.一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唐璜》、《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A.解冻文学 B.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23.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24.与信息化社会相比,工业文明所推崇的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 A.以机器大工业为主 B.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消耗 C.征服自然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D.以蒸汽和电为主要动力 25.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 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这说明 A.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诞生 B.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C.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 D.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_________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请回答: ⑴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政治根源。(5分) ⑵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的主要过程。(6分) ⑶归纳清中期以前“市民文化”的表现。(3分)你认为“市民文化”幼弱的根源是什么?(2分) 27.(11分)有学者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1840-1949年)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⑴各列一个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的代表性事件?(3分) ⑵“物质层面”的历史事件产生怎样的“物质”影响?(4分) ⑶“心态层面”的历史事件在思想文化的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8.(11分)现代化——曾经的困惑与现实的挑战 20世纪,现代化大潮席卷全球,人类文明走向辉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为奋斗目标。然而,关于什么是现代化,迄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