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7、“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 )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第二十二条军规》 18、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一阶层获得的政治权益最多( ) A.贵族B.平民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 19、梭伦改革使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的原因有( ) ①“解负令”的颁布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③“四百人会议”的建立④恢复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1、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主要是为了(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 22、下列哪些措施或做法对秦国历史的发展不利( ) ①废井田②普遍推行县制③连坐法 ④按军功大小授爵赐田赐奴婢 ⑤轻罪重罚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 23、导致孝文帝改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 ) ①宗主督护制②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③民族政策的合理调整④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碰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下列属于孝文帝改革中“均田制”所包含的可“均”的土地有( ) ①地主占有的土地 ②农民占有的土地③无主土地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③ 25、鲜卑族经过改革,最终完成封建文化的进程。其根本表现是( ) A.服饰汉化B.语言汉化 C.同汉族通婚D.由游牧经济变为农耕经济 二、非选择题(26题17分,27题20分,28题13分) 26、(17分)文化的差异性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文明。“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借鉴、继承与创新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 忠于民族、国家,追求全民利益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格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物质价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提倡仁爱,强调人际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兼爱”、“非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重视人伦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儒家重“信”为立身处世的基础。传统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亲、慈、友、义、恭、序、信”如敬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是人伦关系传统要求。 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以事论理、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儒家提倡自我道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中西对比500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