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六月份月考练习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8、下列体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目的的是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全面恢复
    C、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
    39、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这说明( )
    A.世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D.改革方案有利于各成员国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40、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实现了自由贸易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1、任何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必然要经历工业化过程。有多少个国家就可能有多少种经济发展的模式,由此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14分)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能力,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
    ——列宁《列宁全集》第3卷
    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想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性计划。……这种计划能决定我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将来发展的方向。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10卷
    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发展模式?(2分)
    (2)上述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分别给美国和苏联带来了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丰厚果实。前者经历了20年代的繁荣,后者则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但是,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简述这种危机的表现。(2分)
    材料三 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美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综合性的、系统的国家技术政策,“以使技术对持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创造、生活质量改善和国防的贡献最大化”。
    —1993年克林顿《技术为经济增长服务:建设经济实力的新方针》
    (3)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的“大胆、持久”的“试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3分)
    (4)1993年2月克林顿提出的政策付诸实施后给美国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导致哪一种新型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2分)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邓小平文选》
    (5)依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5分)
    (1)按材料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归纳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6分)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在政治领域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是什么?简要说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3分)
    (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5分)
    (4)如果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亦有“黄金发展”或“矛盾凸现”,的双重表现。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4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15分)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2分)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2分)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5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6分)
    答 案
    43、【参考答案】
    (1)共同因素:①经济:新兴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经济,欧美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②政治: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春秋战国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士、商人等;
    欧美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各国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答对一方面即可给满分)
    ③科技文化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启蒙运动)
    (言之有理可给分,答对三个方面才给满分。学生如果只列举具体的史实没有概括性结论酌情给分)
    (2)事件: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2分)
    说明:前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国;后者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的传播(4分)
    (3)①机制:实施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财富的重新分配。(2 分)
    ②评价:相对促进了社会公平,缓和了社会矛盾,实现了社会稳定;
    降低了企业效率,增加了财政负担;对经济持续长远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4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4)看法:
    角度①黄金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大批农民进城经商;形成了城市群的雏型,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等发生深刻变化或城市发展带动人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4分。答对其中2点可给满分)
    角度②“矛盾凸现”:城市化进程加快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城市面临资源、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大压力(4分,言之有理)
    44、(1)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任答其中一点。2分)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3)变化: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4分)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农村生产力状况,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分)
    (4)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生产。(2分)
    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