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右下图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 1913年为100)。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 C.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D.一战对英国打击很小 19.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 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利论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迫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一材料 最初出处应为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面 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 21.美国曾经大规模地深度卷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也曾为中东和平做过不少努力。由 此可见,美国制定海外战略的实质是 A.努力建立单极化世界 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霸权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22.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 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 C.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以战争目的 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23.《世界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反映了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论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论 24.“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 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一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第25题10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 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 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 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分) (2)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 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 26.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图2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 (2)图2场景的出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6分)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4)从图1到图2的历史,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2分)对今 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