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海南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二历史(文科)练习题及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0.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海南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试题(非选择题)
    班别: 姓名: 座号: 分数:
    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1分)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3分)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