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州(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卖者坐如律。”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在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4分)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6分) (3)结合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析导致其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 (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同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8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的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们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4分)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2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4分)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合实际?(2分)说明你的理由。(4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2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D、4B、5A、6D、7B、8C、9B、10C、11C、12A、13C、14B、15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贵族和平民(2分)。中庸性(2分)。 (2)颁布“解负令”(2分)。这个措施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4分) (3)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4分)司法制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4分) 17.【答案】(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4分) (2)实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6分) (3)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与移风易俗改革的结果。(3分) 影响:顺应了时代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分) 18.【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2分) (2)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目的:增加农民收入。(4分) 王安石的措施:实行免役法。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4分) (3)商鞅:主张抑制商业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4分) 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4分) 19.【答案】(1)心理: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专制统治。(4分)原因: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分) (2)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4分) (3)不符合实际。(2分)这部分农民受制于控制村社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然存在。(4分)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