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弛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遍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 扶清灭洋 B 抵制日货 C 打倒列强 D 抗日救国 20、“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是人民解放军进行 A 战略防御 B 战略反攻 C 战略决战 D 渡江战役 21、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示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 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2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简言之,它(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形象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产阶级创造这个世界主要依靠的是 A 廉价的商品和炮舰政策 B 先进的思想和严谨的管理 C 领先的政治制度和高效率的组织 D 进步的科技和充足的资本 23、在一场革命中有人大声疾呼:“公民们,拿起武器来!现在的问题是胜利还是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的教士们的毒手,这些穷凶极恶的家伙已经拿定主意……要我们支付他们卖国的代价。”这场革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A 无产阶级夺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B 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C 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 D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和正确指导 24、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A 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5、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A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 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 俄国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D 俄国十月革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26题16分、27题18分、29题1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古代封建之制与宗族之制关系密切。之是故,古代国际间之道德,亦与同族间之道德,大有关系。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制的,社会主义的。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材料三 从西方话语中拯救中国历史,是拯救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史学呈现了一种新的面貌,即:人们越来越将中国历史扎根在本土经验中,在中国历史和西方话语的结合中。来寻求中国史自身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国历史的独特性质受到关注。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 (1)材料一中的“封建之制”和“宗族之制”在西周主要是指哪两种政治制度?作者为什么说它们之间关系密切?(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封建”与材料一中所说的“封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在材料二中所说的“封建制”下,我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什么?(6分) (3)材料三认为中国史学研究曾经存在怎样的问题?现在这种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是已看得见的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延安毛泽东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于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对内防碍犹小,今于盟军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现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可结束,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弛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