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选修)(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1861年,改革草案终于在国务会议上通过。在这次会议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再三强调说:“诸位相信,为了保护地主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人民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含义。(4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3)根据材料三判断俄国进行这场改革的根本目的?(1分)
    22.(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地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另一只眼睛还盯着未来的征服事业),同时也给骚乱的农民提供一种职业。
    ——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两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早期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目的。(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非凡的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2分)
    23.(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图一:《马关条约》签订 图二:列强瓜分中国 图三:19世纪末农民的负担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选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 在变法运动高涨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书写谕条,命令……商议中日两国亲交事宜。这位紫禁城里的年青帝王甚至还……要派康有为赴日本“坐探变法事宜”。不言而喻,一心一意欲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已经把明治天皇当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
    【材料四】 康有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五】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概括19世纪末中国发生戊戌变法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5分)
    24.(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三】 郑经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食,则可矣”
    ——江日升《台湾外记》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翰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新皇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1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政策。(1分)
    (3)据材料三,说明康熙时面临哪些矛盾?对此,他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5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3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子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材料四】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