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同步检测(含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明朝中叶出现与理学对立的心学,认为心外无理、无物、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5分)
    影响: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并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适应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也束缚了人们思想。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朝中期以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5分)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
    1.(2010•江苏海安实验中学高三创新题)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
    指“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 B.妇女地位低下
    C.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 D.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解析】:C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这些封建思想的“本质”,本题的四个选项都能反映题干的意思,但最能体现题干本质的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束缚,故选C
    2.(2010•辽宁抚顺高三六校联考)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
    经典台词“做人难!做女人难……”请问 这个“难” 的深刻含义是: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解析】:D 。 A、B都是陷于生活的窘迫,属于物质上的,可以改变;C是感情纠葛,属于思想情感上的,是自生的,个别的,而不是普遍的。D则是中国人民所共同面对的传统观念,心理上的压抑。所谓的“理学杀人不见血”所致。所以做人才难,故选D。
    3.(2010•苏州五市三区高三期中)最早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一说“即是真理”)”的是
    A.陆九洲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解析】: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心学的内容,其代表人物是陆九洲和王阳明,按照题目“最早”的限定,本题选A。
    4.(2010•深圳市松岗中学高三期中)朱子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
    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该材料可能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主要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伦理道德成为行为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解析】:选B
    5.(2010•福建武平二中高三月考)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徙。甲徒曰:
    “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解析】:C。 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这与心学观点相吻合。
    第三部分 感悟高考
    1.(2010•广东高考)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 的理论观点。
    【答案】:C。
    2.(2010•浙江高考)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答案】B
    3.(2010•上海高考)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其特点就是从“天理”出发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答案】C
    4.(2010•全国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形体是“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他说:“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形者,有生之本。B.“天地为万物之本” 万物之本是天地。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意思是物形于天地之间。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即天地为道。BCD都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A “心外无物”体现了唯心论。
    【答案】A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