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1.体现孔子思想保守一面的是(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当仁不让于师” 22.“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上文作者是站在哪一派思想学说的立场上(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3.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仁者爱人” B.统治者不要过度压迫人民,要爱惜民力 C.目的是要实现“天下大同” D.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4.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在朝做官 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宣传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拥护 25.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26.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③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实行连坐法 ③ 废除世卿世禄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8.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29.《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30.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实行了禅让制 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 3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32.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3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ks5u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