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典型例题】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三: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揖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黄书》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10分) 【解析】本题为。考查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要求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并且提出较高的归纳、概括能力要求。材料一从一文学作品,反映世人对钱的重视“论英雄钱是好汉”甚至提出“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寸步也难”,反映其拜金的观念;材料二反映对富者由“丑之”到“乐与为朋”,进而发展到“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举”,与材料一反映同一主题。材料三提出奢侈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材料四则反映了对工商业的重视,材料阅读难度不大,第一问答题要点应该不难,重要的是要注意语言的提炼。第二问要求对上述观念的评价,要拓宽思路,客观地评价。 【答案】拜金、重商和倡奢。冲击传统等级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助长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或激化阶级矛盾)。 例2《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言论在当时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把历史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为材料型选择题,《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著述,从节选的这句话中看出,黄宗羲的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结合明末清初社会现实,这种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思想界出现了民主思想的经济根源。 【答案】C。 例3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最恰当的评价应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进步思想 C.阻碍历史发展 D.有利于封建统治 【解析】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韩非子的主张有利于国家统一,符合春秋战国形势需要;黄宗羲的思想产生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统治日益衰落的明清之际,其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也是进步的。 【答案】B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明代晚期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驱使人们竞相逐利的根本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局限性逐渐暴露 B专制统治腐朽本质被认清 C商品经济冲击 D知识分子个性发展的结果C 2.明朝大力鞭挞统治阶级推崇的程朱理学的著名思想家是 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A 3.李贽针对当时社会逐利拜金风盛行的社会现状,其态度是 A鼓吹“存天理,灭人欲” B认为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C礼教、仁义是立身之基础 D拜金之风是社会风气败坏的表现B 4.李贽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A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B痛恨道学的虚伪与贪婪 C认为每个人都应顺“自然之性” D提出人类社会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D 5.明朝末年“经世致用”的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明王朝统治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B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蒙古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D 6.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的是明末思想家,其著作是 A《焚书》 B《藏书》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读史鉴论》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