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6. 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国际上提出了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受到国际舆论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对于中国这一倡议的正确理解应是()
    ①“和谐世界”的概念源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和”的精神②表达了中国政府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分析和战略选择③强调了文明的多样性,也赋予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责任④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合作范式,并正面回应了“中国威胁论”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27. 明清之际,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强化
    B. 思想家个人的思想意识水平提高
    C. 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D.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8.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设和谐社会应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9. 主张“性善论”的儒家思想家是()
    ①孟子②荀子③朱熹④王阳明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
    C. ①②③D. ②③④
    30. “夫仁义礼智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立论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 尊儒抑法B. 尊法抑儒
    C. 外儒内法D. 儒法并用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 右图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哲学家,画中的他骑着牛悠然自得、无所事事。他曾经说过:“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这位哲学家是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他的政治观点。
    (2)评价上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论证说明。
    32.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图一(前551-前479) 图二(前179-前104)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第一单元测评
    14. D解析:抓住本题的关键词“民族精神”,可以排除A、B、C三项,而D项所述则体现了民族气节的问题,因此符合题意。
    15. C解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侧重于个人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不符合题意。
    16. A解析:《三教图》是清朝丁云鹏的作品,反映了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的潮流,文化艺术反映社会现实。故答案为A。
    17. B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A、C、D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反映了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
    18. C解析:本题以世人熟知的禅宗理论考查宋明理学,作答时要求对宋明理学主张有清晰的把握,同时对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区别能有正确的认识。题干阐述的佛教理论,讲求领悟,自身认识到罪恶,才能放下屠刀,这与王阳明“心”学要求的“致良知”是一致的。故答案为C。
    19. D20. C21. D22. D
    23. D解析:王夫之的观点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项符合题意。
    24. D解析:首先搞清楚梁启超的主张,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而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就是说在反对专制制度这点上,两人思想产生了共鸣。
    25. 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天下为公”,因此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性。
    26.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和谐世界”是一个时政热点,选项中的内容都符合这一命题,因此都是正确的。
    27. D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答时抓住本题的关键词“根本原因”,找出当时的经济特点即可。
    28. C
    29. B30. D
    31. (1)人物:老子。政治观点:无为而治。
    (2)观点一:观点正确,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或统治者无为有利,有为有害。论证:秦始皇暴政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这种暴政之“为”就应“无为”。
    观点二:观点错误,统治者应该有为而治。论证: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独尊儒术巩固了统治。(不论同意观点一、二或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2. (1)孔子。核心:“仁”。
    (2)董仲舒。主要思想: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发展了仁政思想。影响: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都是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
    (4)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两宋以来的理学,将之发展为心学;生活在明朝晚期的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