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笔墨丹青同步检测(带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8课 笔墨丹青
    【典型例题】
    例1.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清明上河图》,主要是因为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们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清明上河图》表现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景象,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答案】C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帛画,最早出现在
    A春秋 B战国 C两汉 D隋唐B
    3.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于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元B
    4.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
    A顾恺之 B曹不兴 C展子虔 D吴道子A
    5.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是
    A顾恺之 B阎立本 C吴道子 D张萱C
    6.“吴带当风”是形容吴道子的画具有
    A立体感强的特点 B线条粗细变化得当
    C飘带舞动的画面 D体现吴地风俗A
    7.中国画三大画科不包括
    A人物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水墨画D
    8.“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唐代诗人兼画家是
    A张萱 B阎立本 C曹霸 D王维D
    9.宋代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主要原因是
    A宋代山水如诗如画 B统治者更欣赏山水画
    C文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 D人物、宗教画难以发展C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文
    赵 孟 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影响。这位赵宋世家的没落贵族,入元后被征召为官,后屡经升迁,成为元朝“荣际五朝,名满四海”的宠幸,加上他在诗书画论上的全面才识,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对此,史书上难免留下诸多争议。他的绘画标榜复古,提倡笔墨法趣,刻意摹唐人笔意,而轻视南宋院画末流;他的书法最佳为楷书、行书,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兴复王羲之、王献之书风,有“赵”体之称。《元史》上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足见其在书史上的地位。由于其妻管道异、其子赵雍均在书画上名冠一时,元仁宗曾把他们三人的书法合装成帙,秘藏于宫中。“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多才多艺的美术家
    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赵孟頫都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他的绘画,山水、人物、竹石、鸟兽,均享有盛名;此外,赵孟頫善于诗文、考据学,精通音乐,并在篆刻艺术、鉴定古器物上皆有一定的成就。其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更为一代之冠。
    赵孟頫所作诗文清俊有致,记事、抒情相得益彰。《松雪斋集》所收四百余首诗歌,风格流转圆润,直抒胸臆,大多表达了他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情感,较为奔放、疏散。可以说赵孟頫的诗歌既是他矛盾人生的折射,也是他文学修养的高度反映,因此倪瓒对赵氏诗作有“珊瑚玉树,自足照映清时”之誉。
    赵孟頫还善于填词,除写闲情逸致之外,也有歌颂新朝的应制之作,风格和婉,格律优美,如美女簪花,典雅清丽。
    诗文词赋之外,赵孟頫笃于儒家经史典籍,曾对《尚书》进行专门研究,收集《尚书》今文、古文及前人注解,编成《书今古文集注》,以明其复兴儒学之意。他还针对儒家礼崩乐坏的事实,专研音乐,自操“大雅”古琴,探究琴理声学,著《乐原》、《琴原》,对乐律作丁总结。可惜这些文献今皆亡佚,仅有序言收录《松雪斋集》中。
    赵孟頫还是篆刻高手,他汲取汉魏古朴典雅质朴之风,融以当时流行的九叠篆书体多变之美,而成柔中有刚的“圆珠体”(亦称“元朱体”),以其明显的时代特色而在元初印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还涉猎篆刻印稿,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依《宝章集古》之古印样式钩摹了二卷本《印史》,对宋末元初士大夫徒以“新奇相矜”的俚俗之弊大加纠正,以倡导古雅质朴之风。他的《印史》从书法、章法、刀法、风格上收录三百四十方古印,以作范例。这种“印中求印”的研究方法对后世编选印谱起到有益的启迪作用。
    在文物鉴赏上,赵孟頫因宦游南北、出入内廷,故所见甚广,三代钟鼎彝器,魏晋书法碑帖,隋唐古画,两宋砚印,寓目极多,收藏甚丰。他为古代书画文物写下了许多题跋识语,颇具功力。
    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初学书法以王羲之《兰亭序》、智永辑王羲之《千字文》为宗,后学王献之、钟繇、李邕、宋高宗等,泛览百家,而一直以二王为本,追溯东晋之风。他曾说:“右军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于献之,超轶特甚。”对王羲之十分崇拜。在赵孟頫的大力倡导下,宋代以来苏、黄、米、蔡“书札体”独领风骚的局面得到改观,王羲之不激不励、秀丽平正、蕴藉沉稳的乎和书风得到复兴。
    在“赵书”各体中,成就最大者当首推行草,传世最多,对后世影响也最大。他的行草直人右军之室,形聚而神逸,秀美潇洒,宛若魏晋名士,风流倜傥,传世《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现藏日本高岛菊物次郎)、《赤壁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可窥见一斑。他的草书纵横放逸,得心应手,气韵高古,笔法精熟,却无草率之弊,于其尺牍中可见之,有《与中峰明本书》、《与鲜于枢尺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