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B。这里列宁讲的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问题进行的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 7.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 A.采取余粮征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解析:选C。解答本题,必须建立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正确分析基础之上,理解题干的要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题干来看,列宁的表述反映出苏俄政府要把取消商品经济的政策转变为恢复发展商品经济的政策,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很容易作出正确的选择。 8.列宁晚年强调,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 ) A.长久地坚持新经济政策 B.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 解析:选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是提高国防的重要保障。新经济政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培养各方面的技术人才都是为大工业生产创造条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2: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2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它们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理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等,准确理解材料中列宁在这段时期内对采用何种方式夺权观点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方式:和平夺权。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方式:暴力夺权。原因: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3)现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附:课内答疑站 一、本课测评 1.列宁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从事了哪些活动?(教材P95) 提示:1893年在圣彼得堡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95年,在圣彼得堡着手建党活动,成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后来去莫斯科等城市,同那里的革命者取得联系,以便建立一个统一的工人政党。1900年创办《火星报》,为建党做理论宣传。1903年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此,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了。 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理论与实践探索?(教材P95) 提示: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对民族问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将列宁一生的主要活动用表格列出,归纳他的思想历程。(教材P95) 提示:可把列宁的主要活动分为几个阶段:如学生时代、青年时代、十月革命后等阶段来组织相关资料。 2.阅读与思考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教材P95) 提示:可从列宁战斗的一生说起,他领导了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也对20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