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宁为什么说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 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论证。(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西藏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这两次改革性质的不同。(4分) 25、(12分)阅读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材料: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 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本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6分) (3)三段材料作者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 (2分) 高二历史普通班月考答案选择题 12345678910 CBCBBDDBAC 11121314151617181920 CDDAABCCDB 21、(1)商鞅变法: 解决: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分) 影响:确立封建生产关系,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秦国实力壮大和统一六国打下基础。(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决;实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2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任两点2分) (3)农奴制改革:解决: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2分) 影响: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量的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2分) 22:(1)(2分)表达了日本学习西方、实行改革、以图富强的决心。 (2)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4分)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逐渐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3)他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倡导儒家伦理,实行义利并重,一方面发展经济以富民,另一方面又要讲仁义,对社会富有爱心,对国家勇于奉献。(2分)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弘扬传统美德,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2分) 23:(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2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2)含义: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2分。摘抄材料不给分。必须涉及“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和“社会转型”两个概念) (3)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2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2分) (4)保留了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2分) 24:(1)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一块份地(2分)地主对农民仍有一些限制、地主趁机割去农民最好的土地、农民必须负担规定义务、农民必须支付高额赎金、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对农民进行管理。(任答两点得2分) (2)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农民无偿获得土地;政治上获得真正自由并拥有民主权利,成为国家主人(4分) (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改革。(2分)俄国: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2分) 25: (1)是否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4分) (2)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他的“关心疾苦”是指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他的“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4分) 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有进步意义。(2分) (3)没有区别。因为三人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回答和理由都正确才给分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