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选修)试题(2012.1)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计90分) 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4.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5.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右图为书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6.“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7.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8.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9.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10.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给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朱熹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的孔子 12.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1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4.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5.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商,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16.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 D.民主主义思潮 17.《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邓小平说: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这是邓小平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十四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五大上的讲话 D.1992年南巡期间的讲话 21.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2.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他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梭伦 D.柏拉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