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5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4分)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3分) 3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压抑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 ……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一一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种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 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含义。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5分) (2)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5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分) 高二历史期终参考答案(选修) CDDDC BCBBC CCABB CBABD DACDB BCCAC 31.(16分) (1)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2分)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分)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2分)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4分) (3) 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6分)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2.(14分) (1)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 君主专制。(4分) 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2分) (2)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2分)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2分) (3)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2分)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专制统 治和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思想的制约,民主观念淡漠。(2分,任答2点即可) 33.(16分) (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 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 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5分)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任务:反帝反封建。 性质:民主革命 (4分)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分)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3分) 34.(14分) (1)含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自由、知识等。(或个人自由、个性解放)(2分)。 意义:冲破传统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进程。(3分) (2)表现:“印记”: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1分);“深化”:各国政府管理教会;民族自由。(2分)。关系:继承和发展。(2分) (3)发展为理性主义;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