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在英、美的压力下,1922年2月中、日在华盛顿会议外签订了《 》及《附约》。据此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但日本仍保持了一些特权和很大的经济利益。 29. 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希特勒面临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两线作战。 30. 针对1955年5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苏联做出了及时反应,一个星期之后,苏、保、匈、波、罗、捷、民主德国 7国在华沙签订了《 》,通称《华沙条约》。 三、材料分析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4小题,计45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7分)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3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5分)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2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什么? (有一国错即不得分) 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4分) 材料二 右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幅漫画:“三头怪兽”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8分) 材料三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3)材料三对消除“三头怪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曾经说过,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1945年9月2日盟军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广播演说:“今天,炮口沉默,一个极大的悲剧已经结束。一个伟大的胜利已经取得。……” (1)你赞同材料一中谁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4分) (2)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围绕主题,结合二战概况,谈谈你的认识?(7分)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25、B。A项错在“拖垮”;美国并没有放弃过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所以C项错误;“中导条约”签订后,美国鉴于在数量上已落后苏联,转而投入核武器质量的竞争,所以D项错误。 26、因信称义 27、民粹派 28、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29、莫斯科战役 30、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31、(1) 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2分) 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4分) 特点: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1分) 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