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32、“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大题,共52分) 33、(12分)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释,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曰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2分) 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 ——宋志轶《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实行语言改革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改革策略上的特点。(9分)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分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语言方面所做的努力产生的相似作用。(6分) 35、(15分)1529年至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召集的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宗教改革的法案,被称为“宗教改革议会”。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时间会议通过的法令及主要内容 1529年11月第一次会议通过了《遗嘱验讫税修正案》、《死亡税修正案》等三项法令,限制教会巧取豪夺。 1531年1月第二次会议宣布英国教士“已在上帝法的许可范围内承认英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保护者和最高首脑。” 1532年1-5月第三次会议禁止英国主教将首年俸上交罗马教廷,迫使教士承认国王是他们的最高立法者。 1533年2月第四次会议通过了《禁止向罗马教廷投诉议案》,废除了教皇在英国残存的权力。 1534年1-3月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案》等四项法案,宣布亨利八世与前妻凯瑟琳的婚姻无效,确认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及这一婚姻的后嗣的继承权。 1534年11月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至尊法案》等三项法案,宣布英国教会奉国王为最高首脑,不再承认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权威;主教首年俸和教徒什一税均有王室财库收缴;建立专门委员会对现任神职人员进行审查。 1536年2月第七次会议通过《解散修道院法》,规定凡年收入不超过200英镑的修道院全部收归国王所有。 ——摘编自蔡骐《英国宗教改革研究》、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宗教改革议会”在政治、经济上是如何推动宗教改革的?(7分) (2)根据材料,归纳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宗教改革对英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36、(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宋神宗持何态度?(4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哪一项理财措施最重要?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6分) 永定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评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5 DCDCC 6—10 CDCAC 11—15 CDCBA 16—20 ACCDC 21—25 BCBCD 26—30 DBADB 31、32 C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 33、(12分)(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2分) (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4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分) (3)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2分) 34、(15分) (1)背景:汉族农耕经济的优越性;各民族杂居相处;儒家文化的影响;北魏迁都洛阳。(6分,答出3点即可) 特点: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分,只答强制性或灵活性给2分) (2)原因:他主张“因信称义”,尊崇《圣经》,认为人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3分) 作用: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3分) 35、(15分) (1)政治上:废除了教廷在英国的权力,确立了英王对国教的统治地位。(3分)经济上:截断了教廷对英国的经济盘剥;解散修道院,没收教产。(4分) (2)特点:依靠王权推动;利用议会立法手段;采取渐进方法。(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影响:确立了王权至上(强化君主权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议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36、(10分) (1)是节流还是开源。赞成司马光的观点,但又按王安石的观点执行。(4分) (2)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 作用:增加了官府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