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改编题)《论语》是国学经典,扬州广陵古迹刻印社曾经印制了甲骨文版的《论语》,作为国家的礼品书,下面评述正确的是( ) A. 《论语》主要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主张 B. “知行合一”学说出自《论语》 C. 甲骨文风格是笔画详备、线条流畅 D. 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14. (改编题)下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五只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这幅画应属于( ) A. 战国帛画 B. 彩陶画 C. 山水风景画 D. 民间风俗画 15.(改编题)新编京剧的伴奏已在传统的锣鼓丝弦中加入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对此的认识应该是( ) ①经过这样的改变,京剧不再姓“京” ②中国传统乐器本来很多是外来的,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③外来元素的加入会彻底破坏本土文化,应该保持京剧的纯洁性 ④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旧中有新”也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 (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福州一带,地处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最初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一些成分,体制比较自由,剧本可长可短,各个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多种形式。 材料二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这时,“旁观不平,惟恐其漏网也,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后众言难掩,遂毙之于狱”。这便是南戏作者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现实撰为戏文上演,以此伸张正义的一个例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戏在宋代繁荣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戏有哪些特点?(6分)根据材料二,归纳南戏的社会功能。(4分) 参考答案 6. A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史实,四者都符合。 7. D 【解析】文字通俗易懂,就像说话一样,说明元曲以市民阶层为主。 8. C 【解析】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由图可知,主要是突出个性,借物抒情,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9. C 10. D 【解析】楷书也称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通俗易识,唐代楷书繁荣。 11. C 12. C 【解析】考查分析能力。《西游记》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A是魏晋时期志怪小说,B是宋词,C是明清小说,D是元曲作品。 13. D 【解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A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学说,B错误;“笔画详备”是楷书的特点,“线条流畅”为草书的艺术风格,C错误;汉字至商朝发展成甲骨文,已经形成完整体系,D评述正确。 14. D 【解析】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图中羊的形象以及名字的寓意可以看出,它体现了纯真的民间风情。A、B两项的画作处于绘画发展的初期阶段,风格与图案不符,山水画的内容与本题不合。 15. C 【解析】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意思是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新鲜的元素,这种吸收的结果使原来的京剧更加丰富多彩,外来元素固然会对京剧的发展产生影响,但京剧的主体不会因为伴奏乐器的丰富而发生彻底性改变。 16.【解析】解答第(1)问主要依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从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文化的继承性等方面归纳其繁荣的原因;第(2)问,从材料中按句归纳即可,南戏的社会功能可由“伸张正义”得出。 【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南戏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为满足市民精神生活的需要,通俗文化产生并走向繁荣;(4分)以民间歌舞为基础,吸收了宋词和唐宋乐曲的一些成分;(2分)许多民间艺人的努力。(2分) (2)特点: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2分)主要在民间流行,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2分)出现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和要求的作品。(2分)功能:社会监督、教化功能。(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