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① 七、八十年代,发明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成本高) ② 90年代,发明柴油机。(成本低) 推动使用内燃机的交通工具发明。 ① 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制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 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政治、文化间的联系。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特点(学生看书归纳小结) ① ② ③ 课堂练习: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异:课本特点①②③ 同: ①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 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导致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可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是什么?①生产力发展,生产集中。②资本财富集中。) 二、 垄断组织的形成 1. 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重大变化 ① 科技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生产集中) ②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资本的集中) 2. 形式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控制生产、价格、市场)德、美尤其集中。 3. 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③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垄断统治的建立,国内市场日益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向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作业:P 1-2题 课后记:真正理解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垄断组织的形成;美德、英、法、俄等国的帝国主义特征。 教学难点:几个帝国主义的特征。 教学方法:难点较大,以讲解为主,辅以比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你怎样评价垄断组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