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近代俄国的兴起。用讲述的方法介绍清楚: (1)1480年莫斯科公国的建立,结束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 (2)在摆脱蒙古统治半个多世纪后,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5 47年伊凡四世亲政,自称俄国沙皇; (3)分析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形成原因。 说明: (1)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使俄国落后和带有东方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2)在摆脱蒙古统治后,俄国也失去了与西欧国家经济与文化上的有机联系。特别与西欧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相比显得落后与专制。 4.讲述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大背景之一。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一(见资料附录),师生共同归纳出:俄国落后在技术和教育,最现实的问题是只有向西方借用军事技术才能摆脱由于经济和技术落后对俄国的生存安全带来的危险。 (2)学生阅读教材之后,分析和讨论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1)背景分析同上。 (2)指出彼得一世是一个有雄才大略又有钢铁般意志和巨大干劲的君主。 (3)彼得一世改革中有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等发展工业的措施。应指出:手工工场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是,俄国的手工工场数量少,且大量使用农奴,无法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尽管如此,手工工场在促进俄国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增强、巩固商人和贵族的统治及走向近代化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但是落后农奴制依然存在。 5.俄国的对外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大背景之一。 对照教材提供的俄国领土对外扩张地图,读图讲述俄国的对外扩张过程和结果。即扩张的情况:(向东、向西、向南);扩张的结果:地跨欧亚两洲的俄罗斯帝国形成。18世纪以后,扩张还在继续进行,最终形成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领土俄罗斯帝国。 结合教材提供的地图,讲述俄国的对外扩张过程和结果。说明俄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封建大国,预示俄国推进改革,走进近代化的艰苦。 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教师概要介绍“十二月党人”起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什么“十二月党人”领导人民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斗争被镇压,而现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却要自己废除俄国农奴制度? (2)再次提出中心问题:为什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要废除俄国农奴制度?教师出示部分材料(见PPT),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前面介绍的俄国国情,归纳为主要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落后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既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原因。其次,克里木战争俄国的惨败是由于农奴制度导致俄国在军事、经济上的落后。因此英法对俄的胜利本质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农奴制度的胜利。沙皇深刻认识到俄国是一个领土大国但是决不是强国。再次,一部分贵族已经认识到如果不把土地资本化还是以农奴小块的土地分散经营,那么农奴的生产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是低下的,当然民主主义者的宣传为改革作了舆论准备。所以这一切,使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是俄国的出路。 (3)结合资料二和图片,依次学习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作用和性质。分析指出改革的进步性:这次改革是在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使农奴获得了自由,从而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农奴获得土地时,必须赎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措施使俄国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这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展示“农奴对解放的失望”图片,分析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5)学生练习。(见本课[训练设计]) 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沙皇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改革代表是以沙皇为首的封建贵族;沙皇是在“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动机进行的;改革内容中,农奴赎买土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质上是对农奴的大规模的掠夺。因此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 参考答案见本课《训练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