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 罗纳德•里根(1911—2004),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1月20日至1989年1月20日),1932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州尤里卡学院,1937年踏入漫长的电影演员生涯,共参加过50部左右的影片演出。1966年、1970年两届当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在1980年总统竞选中提出保守的政纲,以乐观亲和的态度鼓吹美国的传统价值观,获51%的选票任总统,1984年以59%的选票竞选连任。 里根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主张大规模削减开支、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以在大幅增加军事经费、锐减非国防性开支的同时降低税收来治理经济滞胀,刺激经济快速增长。1982年经济开始复苏,此后出现持续稳定增长。1983年开始整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和平时期军备,提议建造一套美国战略防卫系统,即“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笼,是美苏核军备竞赛加剧的结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处于均势,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也为了通过旷日持久的、耗资巨大的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制定《总统战略防御倡议》。1985年1月,美国正式公布了这一计划,拟建的战略防御系统将不仅使用常规弹头,而且将使用激光、粒子束、电磁轨炮和截击弹等高新技术武器。常规弹头和高新技术武器将被部署在外空、空中和地面,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天衣无缝”的防御盾牌。 这项计划出笼后,几年内美国国会先后拨出数百亿美元用于研制各种高新技术武器,总共动用了1万多名科学家来参与这项计划的研究、设计和武器制造工作。整个计划全部耗费预计为1万亿美元。原打算1994年实施防御计划,20世纪末建成整个防御系统。苏联解体后,随着美俄核力量对比的变化,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宣布不再继续执行“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战略防御计划,它除了加强国防作用以外,同40年代的“曼哈顿计划”、60年代的“阿波罗计划”一样,具有强大的经济科技职能,企图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带动一大批高技术群的发展,以保持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上的领先地位。它是一项全面的国家总体战略。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微软公司是为个人计算机和商业计算机提供软件、服务和Internet技术的世界范围内的领导者。截至2000年6月的上个财政年度,微软公司收入达229.6亿美元,在60个国家的雇员总数超过了44000人。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儿在西雅图长大,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1973年考进了哈佛大学,大三的时候,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盖茨十分重视慈善事业,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知识学习领域的慈善事业。 [布什]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24年6月1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密尔顿,美国第41任总统(1989年1月一1993年1月)。布什家教很严,年轻时受到良好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海军当飞行员。 1970年被任命为常驻联合国代表,1974年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处主任。1980年、1984年连任副总统。1988年大选获胜,就任美国第41任总统。布什执政后,内政政绩平平,但外交活跃。在布什任期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布什提出“新大西洋主义”,调整与盟国关系。1989年2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1991年,发起“沙漠风暴”的军事进攻得胜,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1992年,布什谋求连任失败。 [克林顿] 比尔•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1993—2001)。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法学博土学位。1979年,他就任阿肯色州第40任州长,年仅32岁,被新闻界称为“孩子州长”。1992年,他在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击败布什,当选美国第42任总统。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冲破了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不会同时出现”的理论,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1951年以来美国五等份分组家庭贫富差距变化统计资料] 美国五等份分组家庭的贫富差距变化统计表(单位:%) 年份 最低的20% 第二个20% 第三个20% 第四个20% 最高的20% 195l 5.0 11.9 17.0 23.1 43.0 1961 4.7 11.9 17.5 23.8 42.2 1971 5.5 12.0 17.6 23.8 41.0 1981 5.1 11.3 17.4 24.4 41.8 1986 4.6 10.8 16.8 24.0 43.7 1989 4.6 10.6 16.5 23.7 44.6 1990 4.6 10.8 16.6 23.7 44.3 1992 4.3 10.5 16.5 24.0 44.7 1994 4.2 10.0 15.7 23.3 46.9 1995 3.7 9.1 15.2 23.3 48.7 1999 3.6 8.9 15.0 23.2 49.4 2000 3.6 8.7 14.9 23.2 49.7 ——孙辉著:《当代美国社会的两极化发展评析》,载《国际论坛》2003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