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连接为一体] 讲述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使世界发展成为整体性世界的表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种迁徙与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化地区的交流,不仅仅是物质流动,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交流。尽管这种交流是不平等,有时甚至是暴力强制的,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是不可忽视的潮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冲击与重组。世界的整体化到来,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电气时代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三)问题解答 [想一想] 1.美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新殖民主义的?结合时事,美国当今对外政策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提示:美国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美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19世纪末欧洲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对美国利益有损害。 企图独霸世界,在国际上大发淫威。 2.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深度。概要指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答案提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国际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增强,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增强,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3.请任意选取几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同一类商品,比较其不同之处,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并提炼商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答案提示:如美国牛仔服与中国唐装的文化内涵的区别,反映了两国经济文化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区别。 [议一议] 中国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是很高,为什么我们还要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 答案提示:这是整体世界发展对我们发展经济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我们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要求我们向其他发达国家学习。 [自我测评] 1.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 答案提示: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迎来“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掌握了专门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充当主要角色。在欧美同时展开,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将自由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答案提示:反映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美国发展最快,中国发展最慢。 (2)结合史实分析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答案提示:从三国所处社会性质、对科技的态度、统治方式等方面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3)结合现实谈谈你从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提示:发展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材料阅读与思考] 思考:人类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提示: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认识商品生产中的文化内涵。 [评价方法] 比较观察法、个人学习档案法。 [评价过程] 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讨论交流的兴趣、参与热情等,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作出评价。 对学生收集的外国商品的比较和分析结论作出评价,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整体化发展中的文化多样性,认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评价总结]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确立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观念,确立爱好和平,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五)历史问题注释 [爱迪生] 爱迪生(1847—1931),美国伟大的发明家,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求知欲很强,但入学三个月就被校长辱骂为“低能儿”,被勒令退学。由于家境贫苦,迫使爱迪生当了报童。12岁时,他在火车上卖报,并在火车中建立了一个小实验室,因实验不慎,车厢起火,不仅丢了职业,而且左耳还被车长打聋。困难和不幸没有使他停步,1862年,他学会了收发电报技术,后来经过不懈努力,研制成电报系统。1876年,爱迪生在纽约附近的门罗公园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实验室,完成了一系列发明创造。从1870年起,他开始研究电灯,十余年中,与助手试验了1600种不同的耐热材料和六千种植物纤维,终于发明了钨丝灯泡。与此同时,他还致力于电气技术的研究,1879年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1882年试验电车成功,不久又发明了留声机,并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1883年,他发现热电子发射现象,称为“爱迪生效应”。此外,他在矿业、建筑和化工方面也有不少发明。爱迪生以罕有的热情和精力完成了两千多种发明,仅1869—1910年间,经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1328种。人们称爱迪生是天才,而在他看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的发明继承发展了前人科学成就,爱迪生的发明是个人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