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2(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或城镇化。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集中化过程。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产生而开始的,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从1800年到1950年,地球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23倍。
    [《工厂法》]
    《工厂法》是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生产组织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的法规,是劳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产生后,在14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工厂法中是强制延长工作日;而19世纪以来的工厂法则是强制缩短工作日。通过工人阶级斗争,通过立法,工作日缩短,从原来的12到14小时缩短到10小时,再缩短到8小时。英国1833年《工厂法》第一次规定:9岁到13岁的儿童每天劳动时间为8小时;禁止9岁到18岁的儿童上夜班;禁止雇用未满9岁的儿童。但这些保护儿童的立法往往受到资产阶级的破坏,成为一纸空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上工人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为缓和失业人口日益增加的压力,普遍实行5天和7小时工作日制度。
    [“劳动价值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理论。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有一些简单的、朴素的认识。这一学说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大功绩。早期英法的古典经济学代表W.配第在他的《赋税论》(1662年)中、P.布阿吉尔贝尔在他的《法国详情》(1697年)中都有一些粗糙的劳动价值论。美国的B.富兰克林在他的《纸币性质和必要性初探》(1729年)也作了一些分析。一篇发表于1739年没有署名的文章《对货币利息,特别是公债利息的一些看法》中,作者提出了“真正和实际的价值”与“交换时所依据的价值”的区别,实际上区别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A.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也简称《国富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英国的另一个古典经济学家D.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中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学说,提出:商品交换价值和其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成正比,和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首创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指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导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价值的形式等问题,以价值转化的理论完成了他的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济贫法》和《济贫法修正案》]
    英国圈地运动造成大批失去土地到处流浪的无业游民经常发生骚乱,危及封建王朝统治,国王为了将这些流浪者驱入资本主义工场、农场,使之接受资本主义劳动纪律和剥削,维护社会安宁,一方面颁布一系列法令,对有劳动力的游民严厉处罚;另一方面,又采取一些救济措施,缓和矛盾。1536年颁布法令,让教区承担救济贫民的义务。1572年开征济贫税。1576年和1597年又颁布两项法令,推广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1601年汇集以上一些规定加以补充,成为正式的济贫法。18世纪,因为圈地运动“合法”化,贫民不断增加,1723年为减轻教区救济金负担,颁布法令要各地设立习艺所,并规定对不愿进习艺所的贫民不准给予任何救济。但习艺所条件恶劣,许多贫民不愿进去。工业革命开始后,受机器大工业的打击和排挤,大批小手工业者贫困破产,1782年为防止社会动乱,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准许教区救济健壮的贫民,并废除1723年法令,这样济贫税额迅速增加,1760年为125万英镑,1785年为200万英镑,1801年为400万英镑,1812年为650万英镑。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1832年通过议会《改革法案》后,工业资产阶级在下院中占多数,他们信奉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反对济贫法,认为穷人每周领取救济金是鼓励懒惰,促进“多余的”人口增长。他们在1834年通过了《新济贫法》,取消对无业贫民的一切金钱和实物的救助,只允许一种救助方式,即把他们收容到习艺所中去,而习艺所的伙食比最穷的工人吃的还差,工作更沉重。入所的人稍有违章就要被关禁闭。这种习艺所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新济贫法激起工人的愤怒,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自由雇佣劳动力。
    [英镑]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本位货币名称和单位。辅币单位原为先令(shilling)和便土(penny),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起取消先令。辅币单位改为新便士(new penny),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1982年起恢复便士旧称,但进制不变。流通的纸币面额有1、5、10、20、50英镑;硬币面额有1/2、1、2、5、10、20、25、50便士和1、2英镑。
    镑一词起源于公元775年。当时英国用1磅白银分铸成240个便士,镑即240便士的通称。为避免与计重单位的磅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使用的货币名称镑发生混淆,英国在pound镑后面加上一个词sterling以示区别。1489年,亨利七世首次铸成金镑,与银币一起流通。1821年英国正式实行金本位制,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战后,地位下降,为美元所取代。
    [“剪刀差”]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不等量交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占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资本家在与生产技术落后的农民交换工农产品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获取利润。
    [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经济思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A.斯密和D.李嘉图,对内主张自由放任,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和保护。他们的经济思想具有反封建性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夺权后,经济学家萨伊和巴师夏等的自由主义思想单纯成为资产阶级谋取私利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工具。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李普曼。
    [协定关税]
    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是片面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第十款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文的英文文本中是“中国皇帝同意建立一个公平和正规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饷费”,并不含有必须对方议允的意思)就属于后一种性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进一步规定为“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和“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把外国的“议允”提到突出地位。
    ①Sir Robert Peel(1788—1850),1834—1835年和1841—1846年任英国首相,保守党创始人,在担任英国内阁大臣期间于1829年建立首都警察部队,1846年因取消谷物法招致执政党内的反对而被迫辞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