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们原来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是包括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技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突破了这种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指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不以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包括文化即精神文明在内。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并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又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提出,强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先进文化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先进文化又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因此,我们决不可忽视文化建设问题。 经典题型: 例1: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C) A 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 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 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 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例2.“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C ) 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C“左”倾错误的影响 D 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能力拓展 一、选择题 1.1956年中国知识界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 (C) A.知识分子人数剧增 B.知识分子思想发生巨大变化 C.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知识分子成为执行“双百”方针的主力 2.“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 ( D ) ①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②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③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 从《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长篇小说的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 A ) ① 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② 反映社会主义新面貌 ③ 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4.下列不属于“双百”方针的积极影响的是 ( D ) A.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B. 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C.把生物领域中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争论局限在学术领域之内 D.“八亿人口八个戏” 5.1950年,关于京剧问题有两个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 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这说明他们没有处理好 ( D ) A.科学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B.科学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C.科学文艺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D.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于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否定,但是又必须建立在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已经取得的成就之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必须继承、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必须吸收、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方向是明确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引自张岱年《文化建设的方向》 材料二 什么是创新?创新意味着与中国经济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都不相同。因为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高度民主、高度科学的新文化。 ——引自张岱年《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材料三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注意的什么问题?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谈谈当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的扬弃;吸收西方先进文化。 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