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背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党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广大知识分子不再被骂为“臭老九”,政治上获得了新生。1977年12月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日益受到青年学生的重视,全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大幅度增长。1978年教育部确定中小学的基本学制和课程设置,恢复对教材编审体制和出版发行办法,稳定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战线呈现勃勃生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过程。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教育是实现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重要保证,普及教育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以面向现代化为基础,提出了教育要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7年中共十五大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意义。“科教兴国”战略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新时期“依法治教”。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逐步纳入法治轨道。教育法制建设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教育已成为除经济以外立法最多的领域。1980年以来全国人大制定了教育法律6部,国务院颁布了教育行政法规16项,原国家教委发布了教育行政规章200多个,到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颁行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等法律文件,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新时期教育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又提出“科技兴国”战略,更加促使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初期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中初级建设人才,1983年起国家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成人高等教育五大系统,弥补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不足,为培养高等专业人才开辟广阔途径。1986年开始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调整改革阶段,首先在全国各地逐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积极倡导“希望工程”,2000年底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其次,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实行普教、职教并举。办学形式出现“民办公助”、“国有民办”和中外合作等多种,职业技术教育广泛发展,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局面,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合理的中等教育格局。再次,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提倡多种形式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实行统招、定向、委培、招生“并轨”,招收“走读生”、“自费生”,实行“双向选择”、“自谋职业”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分春季和秋季两次招生等等,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