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①根据用色的不同,1907年以前毕加索的创作被分为“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
    ②1907年前后他受非洲黑人艺术和塞尚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创作生涯中的“黑人时期”,代表作有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的《亚威农少女》。过去的画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画的只是立体的一面。立体主义则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他们从几个角度去观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角度去观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亚威农少女》中,五个裸女的色调以蓝色背景来映衬,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没有远近的感觉,人物是由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
    ③随后,毕加索进一步探讨立体主义表现技法的可能性,开始了其艺术生涯的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创作了《弹曼陀铃的少女》、《少女肖像》以及《有藤椅的静物》等作品。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荡而悲惨的岁月使毕加索开始重新思考古典世界,他进入了创作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⑤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并以此事件为题材,创作了震撼画坛的名作《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西班牙一座古城的名字,那一年西班牙政府动用暴力摧毁了该城,毕加索以此为题材,以拆分的元素再现场景(立体主义),表达了对政府以及战争的抗议,因为这副画,毕加索被流放法国,并终生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西班牙。 由于该画的名字以及内容,《格尔尼卡》也成为后来反政府、反暴力的象征。毕加索说,除非西班牙成为真正民主、和平的国家,该画才会回到祖国,一直到后来西班牙解放战争胜利,该画才隆重回到祖国,成为西班牙最珍贵的文化财产。世界有2幅画是用防弹玻璃做保护的,其中之一是达芬奇的《蒙那丽莎》,另外就是毕加索的这幅《格尔尼卡》。画面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毕加索用他的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因而获得了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候是91岁。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做“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是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
    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 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
    四、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取得了共同发展。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
    【知识探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特点
    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后获得共同发展;欧美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亚、非、拉等国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资料卡片】
    1、你知道诺贝尔奖的由来吗?
    讲析: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炸药,并开办炸药工厂,拥有巨额财产。诺贝尔的遗嘱规定用他一部分遗产建立一个基金,用其利息奖励世界各国对物理、化学、医学以及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的由来。
    2、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3、海明威
    海明威的勇气教条、海明威的英雄和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
    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 200多块弹片嵌入他的身体,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次的退稿, 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立起来;最后,因不甘愿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这就是硬汉海明威。
    海明威最希望他一生都充满戏剧性,最希望在谢幕的时候,能让所有人都记住他。他要用人们永远不息的掌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让所有后来者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知道他作为一个男人在死的时候有多么豪迈、无所畏惧。从海明威一生的经历到最后的归宿上看,他实现了这要紧的人生诉求。
    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在寂寞的大海上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没有丝毫的孤独和沉寂。从漂浮的小船到海风和夕阳,在那场与风浪、鲨鱼惊心动魄的搏斗过程中,尽显老人疲惫又顽强的毅力,每时每刻都让我们为一个天涯漂流者的生命担忧着。一个老渔夫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体验,虽然拖回来的只是一副骨架,但我们却感觉到了一个悲壮英雄的回归。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个“硬汉”。“硬汉”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面前,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也许他希望自己能像桑地亚哥那样永不服老、永不服输,所以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将近三年之后,他决心主动地摆脱病榻上的痛苦折磨,他坚信“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的格言,于是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不仅用自己的作品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同时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在与莫测的自然中演绎着生命的顽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