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重点难点】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1、背景:① 19世纪末,中国 程度加深, 加剧 ② 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 均失败 ③ 的初步发展 ④ 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 2、提出 3、内容:“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4、作用:①积极: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 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和 的共同愿望,推动了 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 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的民主革命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