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6)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你同意哪种称谓?说说你的理由,或结合有关知识说说你看法。
    思路:这些称谓,均是在伟大人物这个层面上评价孙中山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称谓,最能足以反映孙中山开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历史功绩。只要结合具体史实具体说明了孙中山的“伟大”之所在。毛泽东曾提出: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是孙中山“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同时他又能把革命的主义和政策与革命的毅力和精神相结合,使主义和政策得到贯彻。他始终坚持了三民主义,并且发展了三民主义。不但坚持了而且发展了统一战线”。
    【典型例题】
    据台湾2004年11月13日《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 )
    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探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转变
    材料一 (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什么变化?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1)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失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挤到“中国”之外。
    (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
    (3)早期只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望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后来发展到较明确地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等反帝斗争的纲领。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与时俱进,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