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评价
    (1)性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典型例题】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 2.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
    1.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孙中山领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历史纵横】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同盟会成立和三民主义提出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站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了保皇派,对革命进行恶毒的攻击,双方展开论战。
    提问:论战的双方是谁?资产阶级和革命派和保皇派。
    提问:论战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了一场论战。
    提问:论战的影响是什么?这场论战促进了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由此终结。
    【历史纵横】《临时约法》
    1912年春,由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3)意义:《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典型例题】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2.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
    (1)原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
    (2)措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辛亥革命的余波。
    (3)启示:旧民主革命山穷水尽;新民主革命柳暗花明。
    【历史纵横】辛亥革命的余波
    时间 地点 目标 依靠力量 结果
    辛亥革命 1911 湖北 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 会党新军 虽然取得部分成果,但总体上失败了(两个没有)
    二次革命 1913 江西 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军阀
    护国运动 1915 云南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军阀
    护法运动 1917 广东 反对段祺瑞 军阀
    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
    教训 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将旧三民主义进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新的力量)
    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
    教训: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将旧三民主义进行新发展成为必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新的力量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三十年中,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败于敌人。此役者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迥明,且其阴毒凶狠,凡敌人所不忍者,皆为之而无恤(顾虑之意)。
    ——1922年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1)“三十年”和“十三年”各指什么?“此役”指什么?
    (2)孙中山为什么会提出新三民主义?
    (1)“三十年”指辛亥革命及其余波;“十三年”指中华民国成立至此;“此役”指第二次护法运动。
    (2)原因: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受到十月革命影响,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探寻新的救国救民之路,与时俱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