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指导阅读《马和安》图:战国七雄的“马”、“安”字有七种写法。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混乱状况,文字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基于这样的原因,到秦统一时,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的政策。 4、秦朝——小篆、隶书 阅读“书同文字”的内容。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据载,隶书是程邈改造的,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而秦时称罪徒为“隶”,所以便将程邈改造后的文字称为隶书。 秦朝以后,文字继续发展,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汉字形体。其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书法艺术 与其它文字不同,汉字不光具有使用价值,还极具美感,从而形成了东方独有的书法艺术。 1、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线条多变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 ②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2、书法艺术发展历程 (1).秦汉——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处于自发阶段,这个时期秦小篆汉隶的特点(结合地图册中秦《泰山刻石》和汉《石门颂》思考):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承秦隶,但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由于秦时刚统一文字,所以当时文字比较重视实用性。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其发展情况怎样?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 ⑴ ⑵ ⑶ 隋唐 ⑷ ⑸ ⑹ ⑺ ⑻ 宋代 ⑼ ⑽ ⑾ 明代 ⑿ ⒀ ⒁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对社会危机反省的同时形成一个特立独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条件。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是“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地图册中插图),具有飘逸飞扬、虚玄灵动的特点。 ⑴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⑵王羲之⑶虚玄灵动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教材插图《张旭草书》和颜真卿《多宝塔碑》:张旭的草书较为张扬个性、意绪狂放,怀素继承了张旭的草法,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柳公权的楷书则是遒劲森严、另创新意。较之颜体,柳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为什么唐代会有这种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时代风貌)当时的时代风貌: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⑷盛世气象⑸张旭、怀素⑹狂放不羁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⑻注重规范法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