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第7课 忽必烈改制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于“忽必烈改制”没有做具体的要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 ,可以将课本的第2、3、4框题作为教学内容,第一框题学生自己掌握。
    二.目标:
    1.掌握 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大致内容、结果以及特点、影响等。
    2.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初步分析改制的特点,认识改制的深远影响。试比较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分析“汉法”与“旧制”的实质区别。
    3.情感培养:体会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下的灵活性。
    三.重点:忽必烈改制的内容的分析与特点的总结。
    四.难 点:忽必烈改制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导入: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12世纪中期,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然后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 建立后对周围地区进行长期的征伐战争,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 ,公元1260年继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以后 ,就集中力 量攻打南 宋,终于灭了南宋。公元1279年,实现了中国南北大统一。
    一 、忽必烈改制的原因
    1、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 中 原政治制度的先进,立志进行变通创新的改革。
    2、蒙古国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 左,南越海表”),但统治机 构落后,须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加强统治。
    3、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阻碍社会发展。(屠杀、游牧)
    忽必烈即位前后,“汉法”与“旧俗” 之争十分激烈。“汉法”是指中原地区 先进的农业文化,即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牧文 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 制度和落后 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4、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为改革创造了条件。
    5、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鼓动。
    二、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一)体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体)
    1、原因:
    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巨大反差。
    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2、方案:按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3、具体内容:
    (1)在中央:改革中央机构:
    (2)在地方:改革地方机构
    A、设置行中书省 (十大行省)
    B、设澎湖巡检司
    C、开发云南行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