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1、什么是风俗?风俗的特征是什么?历代统治阶级是如何对待风俗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1页第一至三段回答) 风俗:积久而成,在一定地域和群体中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 特征:根深蒂固 源远流长 约定俗成 潜移默化 世代传承 统治阶级的态度:重视对民间风俗的控制和引导,竭力向其渗透正统思想的影响。 2、风俗差异之一:一山之隔,何以成为两个世界 情景剧表演:鲁人与齐人之争;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山之隔风俗天壤之别的原因: 齐 鲁 生存环境 地外泰山北面 地处泰山南面 经济基础 多盐碱地,着重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地属古黄 土层,适合农耕 政治格局 地处偏 远 地处军事战略要地 文化传统 礼法控制相对松弛,风俗多有变革 创新 几乎成了周文化的保留地 施政方针 春秋列国中较早改革,率先争霸 控制严密,反对改革 3、移风易俗与改革----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 (1)、移风易俗,旨在倡导新风尚,革除陈规陋习,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 要方面 (2)、移风易俗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 情景剧表演:彼得大帝向胡须长袍开战 英使谒见乾隆帝 讨论:乾隆皇帝与彼得大帝在对待礼俗、礼仪以及改革图强方面的态度有何差异?这种差异对清朝和俄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问题探究: 1、 回顾中国近代史,谈谈近代以来社会风俗的变迁 (引导学生结合必修II第13课的内容及所学知识自由回答,在此基础上,用多媒体图片重 点从衣、习俗等方面来归纳总 结) 2、 综合探究:感受与启示——小记者采访: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 旧俗 亟 须改变?并提出变 俗的构想。 3、 有感而发:我们能为移风易俗做点什么? ————从自身做起,从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做起 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探究,我们深刻体会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同学能从自身做起,从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做起。相信只要人人迈出一小步,这个社 会将会迈 出一大步 !有了你们的努力,老师坚信陋习旧俗将 会渐渐地离我 们越来越远! [作业布置]:课后探究—— 1、风俗差异之二: 关于匈奴风俗是否“贱老”的辩论 2、风俗变迁的因素是什么? -----风俗变迁之一:晚明风俗的变迁 -----风俗变迁之二:辽金时期大同地区汉 俗的变化 3、移风易俗之一:秦始皇“匡饬易俗” (由于教材内容较多,一节课不能全部处理,故课上未提及的内容作为课后探究作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