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学法指导
    1、从“无为”到“有为”:西汉初用“道”,“无为而治”,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形势决定的;汉武帝时用“儒”,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所以,治国方略、治国思想的选择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一种学说能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当时的形势和是否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2. 董仲舒的新儒学
    (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巧记方法
    内容 本质 作用 特点
    一统二独权神授,三纲五常为美德 文化专制 主流、正统 外儒内法
    (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 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措施: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 董仲舒的新儒学
    (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
    (3)思想主张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