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毛泽东思想的发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1)、标志:调查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2)、内容:在上述文章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他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3)、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3、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1937年) (1)、背景: ①国民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即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 ②中国革命走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结果起义一再失败。说明中国不能照搬照抄俄国模式,必须走适合自己的路(P83历史纵横)。 (2)、实践与理论: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重大决策,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思想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前提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 (3)、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抗战时期(1937-1945) (1)、形成基础:抗战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2)、首次提出:1943年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3)、正式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也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产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从此,毛泽东思想成为党和人民的一面旗帜,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四、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表现: (1)主持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全党提出新的目标: ●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重心转移) ②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胜利方针) ③规定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基本政策) ④规定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两个转变) 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等规定。 ●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内容: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