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在于他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一、基本概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毛泽东早期的革命活动: 1、1918年在长沙创办新民学会,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 新民学会是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 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在“五?四”运动浪潮中,新民学会组织和领导了湖南各阶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还领导了驱逐镇压“五?四”运动的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五?四”运动后,由于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会宗旨被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新民学会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 2、五四运动时期,(书上的表述是错误的,准确的是1919年12月18日),毛在北京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接触共产主义书籍;后回到湖南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是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结果。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 (1)现实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2)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实践基础:以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5)国际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在欧洲与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6)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