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课标解读】 1.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史实。 2.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的观念的认同。 【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太学兴起进行客观评价。 【学习过程】 一、罢黜百家 1、背景 (1)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汉代以来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3)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参与政府机构 目的 【阅读与思考】 l 时代 治国思想 背景 秦朝 统一全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汉初 道家无为 战乱结束,生产破坏,与民休息,发展经济 汉武 国家统一,国力强大,民族融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结论】:统治阶级选择治国思想的出发点: 各家思想具有互补性,能否被采纳要与当时的 相适应 2、文化体制改革:新儒学 (1)理论来源: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主张: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提出“三纲五常”,大一统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 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结论】:三纲: 、 、 五常: 、 、 、 、 (5)目的:用思想文化的统一巩固 ,加强 ,维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