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演练】 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两面性:农奴制改革具有 性质和不彻底性。 (2)具有两面性的原因: ①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具有 性质,对 生产关系进行了革新。农奴变为 (通过改革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改变(通过赎买份地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自然经济向 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 的特点。 (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 ②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上看,改革是 的:没有结束 制度;没有彻底 ,没有完全变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农奴制残余还保留着;社会中 阶级和 阶级仍然是对立的两大阶级,所有制不变,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3)根本原因: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改良,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 为了使专制统治适应 发展需要。 2、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和自治局)。 司法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 军事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3、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 总体水平仍 于欧美。 (2)工业: 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主要部门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3)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P87-88) (4)原因: ①农奴制的废除。 ②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 ③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 ④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课后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