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一、重要概念阐释 1.三民主义 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之后,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二、重点问题突破 1.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 理论成果 解决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三民主义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民族、民 权、民生 使中国人民醒来了 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1)三大政策促成了新三民主义的诞生。孙中山在不断奋斗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欲求三民主义实现,必须抛弃依靠军阀、幻想取得帝国主义帮助的做法,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方法和新的依靠力量,因而,形成了三大政策。 三大政策初步确立之后,在共产国际、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他的三民主义,使之有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三民主义的民主主义色彩更浓了。三大政策使三民主义增添了革命政策的崭新内容,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重大缺陷。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和必然要求。如果没有联俄,民主革命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那就必然倒向帝国主义,必然同帝国主义联合;如果不联共,不扶助农工,那必然要反共,必然会导致民主革命失败。所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成功实践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