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马:《甘地的限度》 引导学生据材料回答: 造成差异原因: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受本国文化传统、领导人本身的影响,所以选择的革命方式、革命道路和革命思想都体现着一些不同。注:民族民主运动道路的多样性(非暴力不合作不具普适性) 能否说甘地比孙中山更高明?或者说孙中山比甘地更高明呢? 不能,如何评价不合作运动?在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指导下。采用这种特殊的斗争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群众运动,但是它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②一定程度上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发展,③促进了印度人民团结,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④为战后印度独立奠定基础;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中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他的“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对中国和世界革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因此,我们不是要对历史人物进行裁决和盖棺定论,而是去同情地理解,更需要理解的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受本国文化传统、领导人本身的影响,所以选择的革命方式、革命道路和革命思想都体现着一些不同。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甘地是恨和误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爱和理解的象征。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 ——印度著名哲学家拉达克里希南 从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这一角度来看甘地“属于时代,属于历史”。那么你认为甘地仅仅是属于“属于时代,属于历史”吗? 虽然说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所选择的道路不具有普适性。但甘地的思想和精神可“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出示北京朝阳公园甘地像、国际不合作日等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无不景仰圣雄甘地,通过本课的学习,从甘地奋斗的一生之中,你觉得甘地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样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非暴力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 伟大的心灵(诚实、谦逊、宽容、满怀爱心,相互体贴、不树敌) 毕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事业(爱国、爱民、斗争策略) 敢于斗争、持之以恒坚持真理的精神…… 结束语:其实落实非暴力的第一步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间要诚实、谦逊、宽容、满怀爱心,相互体贴。共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对一些无法用教材内容解答的,不一定要当堂解决,可引导学生课后讨论,并提供一些参考书课外阅读。甘地著,M. S. 德什潘德编:《通往神的道路》;《甘地传》(印)甘地著,鲁良斌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甘地与印度》(意)索弗里著,李阳译,生活读书新知;《告别甘地—现代印度的故事》贝尔纲德伊姆哈斯利著,王印宝译,人民日报出版社。有时间也可看看电影《甘地传》。 布置作业:如何评价甘地? 作业参考答案 1、功绩: 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2、局限: 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称号。 附:预设不理解问题 1.利用非暴力的手段去赢得名族的独立,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甘地为什么能做到? 2.甘地提倡非暴力,仁爱是他自身信念和意志的坚持,他如何做到让众多民众如此团结,在面对狰狞的警棍面前保持一种镇定自若? 3.殖民者对使用暴力的狠下杀手,为什么对手无寸寸铁的反而手软? 4.在第三次不合作运动中甘地没用谴责使用暴力,甘地是否把“非暴力” 坚持到底了?没有谴责并不等于赞同暴力。 5.印度教倡导仁爱、不杀生等,为何甘地却是被印度教徒所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