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具体措施: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理财措施 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税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也有所增加 (强兵) 军事措施 保甲法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地预料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军费开支。 将兵法 禁军固定辖区,有固定将领训练。 加强了军事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取士)教育措施 改革科举制 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课直接受官。 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板书: 措施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富国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 强兵之法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设军器监 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加了武器装备 取士之法 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 培养人才,发挥其才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的认识 1、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注意认识历史事物的方法) (1).变法的不足: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2.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2).变法的进步意义: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变法的局限性 (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的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 (2).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可是一旦执行不善,变法过程中就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就会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3、新法的变质: 元佑更化后新法淡出历史舞台,1093年哲宗亲政后虽有志于恢复新法,启用变法派,但是到徽宗时新法成为聚敛的工具。原有的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总结以及得到的经验教训: (1).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保守派)的阻挠和破坏。----主要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4).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 (5)王安石的“三不足”思想 教训: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 学习王安石等改革家勇于改革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性情。――情感培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