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苏争霸的概况 师:美苏争霸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由于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差异又表现出不同的态势。 请说出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时间,并概括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问题) 1.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缓和又紧张(师生共同分析缓和方面的三个事例) 师:50年代中期,对奥和约的签定,结束了二战后奥地利被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割占领的局面,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对奥地利而言,这是它现代史上的一大转折。条约给奥地利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西方国家认为,这是苏联的一次实质性让步,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 第二个事例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苏联承认联邦德国是面对现实的一种选择,它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同时,也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 第三个事例是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赫鲁晓夫是第一位访问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59年9月,赫鲁晓夫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进行了会谈。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实际上,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它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师:紧张方面的事例有两个:“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电脑显示“柏林墙”画面,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简单知识)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和欧洲分裂的标志,是东西方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的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美国也不甘示弱,肯尼迪总统下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生:(如了解,可简单叙述) (电脑多媒体动态显示古巴导弹危机的经过“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实行武装封锁”——“苏联撤走导弹”,教师适当讲解。) 师:(1)苏联为什么在古巴设置导弹?(2)苏联为什么能够在古巴设置导弹?(3)苏联在美国的战争恐吓下,乖乖地运走导弹,这说明了什么? 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师:经过此次较量之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两个超级大国新的激烈竞争。 生:(阅读教材,并说出美苏争霸的第二个阶段的时间和特点)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进攻美防守。 师: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的态势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美国是转攻为守,苏联则是从苏美合作主宰世界转变为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六七十年代苏联为什么能够推行积极进攻的争霸战略? 师:(投影图表“美苏战略核武器对比表”)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枚 858枚 1978 1054枚 1400枚 潜艇发射导弹 1968 656枚 121枚 1978 656枚 1015枚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架 155架 1978 432架 135架 核弹头 1968 4300枚 1300枚 1978 11000枚 4500枚 生:(学生分析并回答问题) 师:1964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积极扩军备战。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到70年代,就军事力量的对比而言,苏联已经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均势,并日益显出超过美国的趋势,同时,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也大为缩小。苏联工业总产值从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1975年的大约80%。日益增强的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成为勃列日涅夫积极进攻战略的支柱。那么,苏联全球性进攻战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