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龙江,我国最北的一个省。20世纪50年代,它完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在过去的日子里,这片黑土地为国家累计提供了全国近1/2的原油、1/3的木材、l/3的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机车以及大量的商品粮。 材料二: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步伐比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 材料三:振兴东北,专家建双:1.发展混合经济是关键。2.改变国有企业的机制。3.装备工业和其他优势产业并存。4.抓住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进行调整、改造和创新。读后请回答: (1)抗日战争中,东北人民最早开始了反击日本侵略的斗争,试举出一些具体事例。 (2)东北地区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举出1953~1966年期间,东北地区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至少三个) (3)结合材料,指出东北地区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4)结合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对振兴东北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三)问答题 17.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 (1)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初的美国都面临着大的社会动荡,其具体表现是什么?俄、美解决问题时各有什么“新思路”? (2)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怎样“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俄、美的改革有何共同点?产生了什么作用?(4分) (3)从上述各国的发展中,你有什么感悟?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D 6.B 7.A 8.D 9.C 10.A 11.A 12.C 13.D 14.C 15.B (二)材料解析题 16.(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派大批干部去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2)建成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大庆油田等。(3)体制性矛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构性矛盾: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今天面临资源危机。(4)建议: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旅游业;发展教育等。(不必拘泥于本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问答题 17.(1)大动荡表现:俄: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经济濒于崩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的形势。美:受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巨大;经济危机加深了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胡佛政府软弱无力。新思路: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用固定的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自由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民的市场交流。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农业,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手段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无序竞争,达到渡过经济危机的目的。(2)邓小平采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点: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作用:1978年以后中国对内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经济,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3)感悟: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等(不必拘泥于本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