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同步精练 (一)选择题 1.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具关键性作用的是(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土地改革 C.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D.镇压反革命 2.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国营企业中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的措施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B.实行民主改革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生产改革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指“一五计划”期间的哪一项建设成就?( )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大庆、大港油田建成 C.南京长江大桥通车 D.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4.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的是( ) A.农业互助合作化 B.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C.个体手工业合作化 D.没收官僚资本 5.中共八大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是因为( ) ①把经济建设确定为党的中心任务②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③首次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工业国的总任务④强调制定经济建设方针必须适合实际情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既符合中共八大总任务的要求,但又违背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是( ) A.整风运动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七千人大会 D.“文化大革命” 7.党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观原因包括( ) ①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②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③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④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以下表格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年份 1996-199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一年增长 -9.6% -4.2% -9.2% 11.9% A.“文革”期间,工农业生产总值时起时落 B.“文革”对文革农业生产的冲击是有限的 C.“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D.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原因是( ) A.克服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B.为解决工业化原料 C.克服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发展农村生产力 10.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中共“十四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种前进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①社会阶段的认识②工作重心的转移③产业结构的调整④新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 A.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B. 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 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12.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表明( )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并经过艰苦谈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据此回答13~15题。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4.清朝后期中国开埠通商和当前对外开放的相似之处是( ) 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②由沿海向内地推进③深入到中国的西北内陆④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5.清朝后期中国开埠通商和当前对外开放、加入WTO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 A.关税税率不同 B.国家行使主权程度不同 C.对外开放地区不同 D.外资投入规模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