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教案:高二历史选修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组建革命大同盟
    1、历史背景
    ①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清王朝完全蜕变为“洋人的朝廷”,社会各界要求变革以挽救国家危亡的呼声日益高涨。
    ②随着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革命派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④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民报》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三民主义的提出
    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内容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补充、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
    ①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
    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
    ④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内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
    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不彻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4、影响:
    三、缔造民国
    1.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国旗:五色旗
    纪元:
    2.措施:颁布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的法令
    《临时约法》
    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三权分立(基本精神: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 ③责任内阁
    评价(影响):对与防止专制与独裁有进步意义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中国进步的闸门被打开了,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思考:辛亥革命有那些重要的历史功绩?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②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
    ③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最伟大的功绩)。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孙中山为创立民主共和的贡献(练习册P46)
    (1)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下诏退位。从此,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2)创建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和伟大事业。在他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短短三个多月中,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的法令。
    四、维护共和的斗争(1913—1922)
    探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民权”是否正确?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1.原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条件:
    ①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有政治和军事全权
    ②袁世凯大耍两面派手,
    ③西方列强支持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④南方革命陈营中的一些人也力主让给袁世凯
    (2)过程:
    ①逼迫清帝退位
    ②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③孙中山正式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引退”
    ④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临时大总统。
    2.维护共和的斗争:
    1)、二次革命
    ①原因:a、袁世凯加紧建立其专制独裁统治。他肆意破坏《临时约法》,
    B、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C、宋教仁遇刺
    ②过程:他迅速结束在日本的考察访问,回到上海,奔波于沪、奥之间,发动兴师讨袁的“二次革命”。
    ③结果:失败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国民党力量涣散。---------1914年6月 中华革命党
    2)、护国运动
    ①原因:1916年元旦,袁世凯悍然称帝,登上皇帝宝座,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立即激起全国各界的声讨浪潮。
    ②过程: 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孙中山开展讨袁护国斗争。
    云南部监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首举义旗,
    ③结果: 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